当前位置:穿越中国—新华通讯社主办! >> 网红直播 >> 浏览文章

井冈山神山村:从穷山沟到“聚宝盆”

来源:中国旅游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0年08月20日 点击数:

“神山是个穷地方,有女莫嫁神山郎,走的是泥巴路,住的是土坯房,穿的是旧衣服,红薯山芋当主粮……”这段顺口溜是江西省井冈山市茅坪乡神山村过去的真实写照。如今,神山村青石路绵亘蜿蜒,白墙黛瓦的客家民居错落有致,昔日的穷山村变成了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日前,记者跟随“我和我的祖国”红色旅游媒体采风团来到了神山村,深度感受当地“从红色资源到红色经济,从美丽生态到美好生活”的巨大转变。


神山村(敖玉龙)

穷山沟变成“聚宝盆”

2016年2月2日,神山村的“命运”彻底改变了。“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习近平总书记怀着对革命老区的深情厚谊来到神山村和大家一起过小年。总书记和我们拉家常,勉励大家要传承红色基因。”村民左香云说,“当时,总书记勉励我们,老区在全国建小康的征程中,要同步前进,一个也不能少。”

左香云是从神山村走出的名人。2018年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代表通道”上,左香云所说的那句朴实的“糍粑越打越黏,生活越过越甜”,让全国人民记住了他。20世纪90年代,不到20岁的左香云外出打工。然而没多久,他就选择返乡,誓言“要做出自己的产品”。为了摆脱贫困,他尝试了很多办法,最终决定走利用本地丰富的毛竹资源加工竹制品的创业之路。如今,他开办的竹艺品加工厂,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左香云说:“我们神山村人均耕地不足1亩,土地贫瘠,过去村里人全靠砍竹子、种稻子、挑担子过活,产业基础非常薄弱。要真正过上好日子,关键是发展产业。”据了解,如今左香云的厂子每年需要上万根毛竹,让“户户有竹林”的当地村民都有了增收机会。

据了解,当下,井冈山市提出“20万亩茶叶、30万亩毛竹、10万亩果业”的富民产业发展目标,并针对合作社、一般农户、贫困户出台了差异化奖补激励政策。同时,神山村也成立了农业种植合作社,种植了460亩黄桃、200亩茶叶,并建设了3000多亩毛竹低改示范地。村民不仅有土地租金收入,还可以在合作社务工。“一天能挣120块钱,还能顾到家,比在外打工强多了。我在合作社还入了股,每年有3000多元分红,日子越来越有盼头。”村民彭德良说。

曾向习近平总书记竖起大拇指的神山村老支书彭水生,如今在村里担任红色培训讲解员。78岁的他总是红光满面地给来自四面八方的学员谈村里的变化,讲脱贫故事。“来我们神山村的游客从2016年的9.8万人次增长到2018年的26万人次。2018年,全村人均收入1.98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28.5万元。我们村还先后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江西省4A级乡村旅游点等。上面政策好,下面干劲大。现在全村老少都只有一个心思,就是干出个新样子。”彭水生说。

“茅草窝”变“桃花源”

“过去的神山村,只有一条烂泥路,家家住的是土坯房,出门看到的不是破旧杂房就是垃圾杂草,在家还经常遇到漏水进风的情况,不仅不美观、不方便,还很不安全。”神山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彭展阳说,这几年,江西省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对各村庄进行了改造提升,让广大农村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神山村就是其中的一个。

漫步在神山村,翠竹掩映,溪水潺潺。“现在的神山村,基础设施更完善了,政府不仅帮我们修了一条贯穿全村的环形路,对我们的房子进行了维修加固和改水改厕,统一改建成了客家民居风格,还帮我们建设了旅游公厕、停车场、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让我们走上了平坦路、喝上了干净水、用上了卫生厕。”村民罗林根说,“乡里组织村民把一些破旧杂房、旱厕全部拆了,建起了游步道、文化广场,特别是还鼓励我们打造美丽庭院,把家里的前庭后院收拾得干干净净、漂漂亮亮。”“现在村子建得那么漂亮,就跟外面的景点一样,天天出去溜达溜达,和大家扯扯家常,心情好极了。这样的日子怎么过都不够呀!”村里的老人胡玉保说。

“近几年,家乡变化确实非常大,很多在外务工的村民也纷纷返乡。”彭展阳表示,自己其实也是神山村返乡大军中的一员。据介绍,彭展阳原本在外地一家企业工作,后来毅然返乡发展并最终决定要“致力于挖掘神山村的乡村旅游的‘富矿’”。2018年,在被选为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后,彭展阳按照“培训到农村,体验到农户,红色旅游助推精准扶贫”的路子,带领村民成立神山村商务服务有限公司、好客神山乡村旅游有限公司,实现了村民和村集体同步增收。据了解,如今,神山村全村已有一半村民参与到乡村旅游服务中,旅游成了村民增收的主渠道。

“坐等看”变“动手干”

彭展阳介绍,由于神山村地处深山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导致村民的思想观念比较落后,接受新生事物的过程比较慢,想脱贫、要致富的动力不强。村里的贫困户彭夏英对此深有体会。多年来,她和家人都住在破旧土坯房里,买不起油,吃不放油炒的“干锅菜”。彭夏英说,早年因丈夫在外务工时摔伤了腿,干不了重体力活,一家人的生活重担落在自己的肩上。“那些年,每天天刚亮,我就拿着自己做的半成品竹筷子,到茅坪街市去卖,收入只够温饱。”彭夏英回忆。

近年来,吉安市上下大力开展脱贫攻坚感恩教育行动,积极开展“最美贫困户”“最美家庭”“身边好人”评选,红色讲习所、乡村大讲堂直接搬进基层,帮扶干部既送文化又送技术,最重要的是把大家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提振了起来。“我不想当贫困户,贫困户的小孩找对象都难。”2016年,本来就对当贫困户心有不甘的彭夏英抓住神山村旅游发展的大好势头,办起了农家乐。“这几年,农家乐越办越好,仅去年就收入了10万多元。”彭夏英说。

据了解,彭夏英不仅自己主动申请脱贫,还积极带动村民一起脱贫,因此也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还被选为全国妇女代表大会代表。“党和政府给了我们很多扶持,我们更要努力奋斗。”彭夏英说,如今在当地改造土坯房、出资入股合作社、支持村里公益事业等事情上,她都处处带头,就是为了充分展现革命老区群众的感恩之心、奋进之志。